首页 > 问答 / 正文
石貂 石貂也叫岩貂、扫雪,体形比紫貂

  石貂也叫岩貂、扫雪,体形比紫貂稍大,也属于较大型的貂类,石貂生活多在沟谷、乱石山坡筑窝,一般活动于夜间,但在育幼期间,也常在白天出没,抗寒力极强。石貂主要以啮齿类小动物为食,对保护草原有益,有时也会食鸟卵和雏鸟,偶尔也捕食青海沙蜥等小型爬行动物。石貂皮坚韧轻薄,毛被细软、丰厚,具光泽,是有名的珍贵毛皮兽。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期猎捕,石貂数量持续下降,现在在野外很难见到。

  基本资料

  中文名称:石貂

  拉丁学名:Martes foina

  俗名:岩貂,扫雪,榉貂

  英文名:Stone Marten

 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:二级

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:未列入

  濒危等级:稀有

 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:未列入

  生态环境:多栖息于干寒高原及山地

  致危因素:因为贸易被捕猎

  分类地位

  分类地位:动物界 Fauna →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→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→ 哺乳纲 Mammalia → 真兽亚纲 Tberia → 食肉目 Carnivora → 鼬科 Mustelidae → 貂属 Martes → 石貂 Martes foina

  下属分类:| 石貂北方亚种 Martes foina intermedia | 石貂青藏亚种 Martes foina kozlovi

  形态特征

  石貂的体形细长似鼬,一般在45~50厘米左右,尾长约30厘米,体重1。1~2。3kg。毛色单一,灰褐色或淡棕褐色;喉斑大,可延及前胸,通常白色或略带棕色斑点。四肢短粗,皆具5趾,趾行性,各趾有趾垫,掌垫3枚。耳短而宽圆,四肢则较鼬略长,比鼬类多四枚前臼齿,脚下有毛。头部呈淡褐色,尾部和四肢为黑褐色,尾毛蓬松,针毛棕褐,绒毛丰厚洁白,背部皮毛为灰褐色。喉胸部有一乳白色或茧黄色的不规则块斑。头部短、宽,鼻垫有较深的纵沟,耳壳短而宽阔,躯体细长,四肢显短,尾长超过头体长之半,呈圆筒状,尾毛蓬松。毛色除耳缘、颌、喉和胸部白色外,其余各处均为较一致的谈褐色(谈咖啡色)。?它的尾巴的长度大约为体长的一半,尾巴上的毛非常蓬松,形状好似一把扫帚,当它在雪地上行走或奔跑时,就仿佛在扫雪一般,因而有人又叫它“扫雪”。体毛为灰褐色或淡棕色,喉部、胸部有一个鲜明的纯白色“V”形斑纹或茧黄色斑点,向后分叉,是它区别于其他貂类的主要特征。?

  生活习性

  石貂的分布区域较广,生态环境各异,多栖息于多岩石的山林或开阔的草原和黄土沟谷地区。石貂栖息生境多样,多石林地、开阔草原、黄土高原的深沟谷地以及青藏干寒高原皆有踪迹。除交配和哺乳期外,多单个活动,无固定洞穴,喜居树上。很少上高树。巢筑于树洞或石缝中。石貂晨昏和夜间活动,听觉发达,行动敏捷,石貂穴居洞内,多昼伏夜出,但晨昏活动较频。善于攀爬跳跃,在高20m、倾斜90°的泥石壁上行动自如;如被追赶急迫,一跳可达2-3m。

  主要以各种鼠类、野兔、小鸟、鸡类为食,也觅食鸟卵、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。除动物性食物外,还食浆果或其它果实。石貂主要捕食小型鸟兽为生,亦吃鱼、蛙和大型昆虫,在冬季食物缺乏时亦常进入村落盗食鸡、兔。夏秋季节各种果实、浆果成熟,亦大量采食。寻食范围最大可达800km2。

  ?

  石貂的适应能力非常强,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中生存,但普遍栖息于海拔4800米以下的林地、草原、高原地带。非繁殖季节单独生活,多筑巢于树上或掘穴为家,昼伏夜出,晨昏活动频繁,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,行动迅捷灵活,一跃可达2米,善于攀援,可以在垂直的石壁上来去自如,但是奔跑速度比较慢。

  繁殖习性

  石貂是季节性发情的动物,性器官的发育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。每年7月,雄兽的睾丸已经充分发育,并且有弹性,雌兽的外阴部出现肿胀,这时它们彼此发出求偶叫声,为一长一短的“哇喔,咯……”,短音声高而响亮,长音为由高而低并且微具颤音的喉鸣声,然后互相舔头部和阴部。8月份发情交配结束,雌兽的妊娠期为8个月左右,翌年的3—4月产仔,每胎产2—6仔。 最多8仔。幼兽约15-16个月达到性成熟。在饲养条件下,寿命可达18年。

  种群现状

 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,石韶皮年产数百张,有些年多达2000张。忽视了加强资源保护、积极繁殖饲养、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,以致石貂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很大破坏。根据野外考察,昌都地区年产仅100多张,巴青县仅30张左右。初步估计西藏东、南部尚存4000—4500只。

  分布地区

  石貂分布于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、四川、宁夏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云南、新疆、西藏等地。在国外,还见于欧洲西部,克里米亚,高加索,小亚细亚,伊朗,阿富汗,中亚,阿尔泰,蒙古等地。中国石貂在地理分布上可能有2个亚种,即北方亚种(M。 f。 intermedia)和青藏亚种(M。 f。 kozlovi)。

  致危因素

  石貂皮坚韧轻薄,毛绒细而丰厚,张幅大,色调淡雅美观,是毛皮中珍贵的高级制袭原料皮,价值不菲。正因为如此,石貂遭到人们的大肆捕猎,数量急剧下降,形势不容乐观。一般认为过度捕猎和生境破坏是导致本种受威胁的主要原因。但考虑到石貂的栖息范围很广,故长期以来作为主要毛皮兽而遭过度捕杀,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。作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,受到一定的保护,但收效不显。在一些石貂分布范围内建立的自然保护区,当可对保护的石貂有一定作用。

  石貂的毛绒细密、颜色素雅,毛皮业颇为珍视,故石貂在中国历来是重要狩猎对象,但数量很稀少,许多地区已濒临绝灭,难以见到。一般认为过度捕猎和生境破坏是导致本种受威胁的主要原因。但考虑到石貂的栖息范围很广,故长期以来作为主要毛皮兽而遭过度捕杀,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。

  保护措施

  现有保护措施

  作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,受到一定的保护,但收效不显。在一些石貂分布范围内建立的自然保护区,当可对保护的石貂有一定作用。

 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规定珍贵、濒危的陆生、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,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。其次,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。由于环境的恶化,人类的乱捕滥猎,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。

  保护措施建议

  1、严格执法,禁止任意猎杀石貂;应当考虑全面禁猎石貂若干年,如5-10年,以利其种群恢复, 并有利于生态平衡;2、组织专业人员调查野生种群数量,在有石貂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内研究其种群结构和动态,为近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。

  保护意义

  石貂广布于西藏东部地区,以各种啮齿动物为食,因而在控制鼠害方面有着积极作用。石貂皮坚韧轻薄,毛被绒细、丰厚,张幅大,色调淡雅美观,是毛皮中珍贵的高级制袭原料皮。长期以来深受藏族人民喜爱,是主要对外贸易品种之一。

  石貂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,其皮草质量虽次于紫貂但优于黄喉貂等其它貂种,皮质柔软坚韧,绒毛细密厚重,色调淡雅美观,非常受毛皮商青睐。由此导致的滥捕偷猎造成短期内野生石貂数量急剧下降,初步估计在西藏东南部地区仅存4000~4500尾,已经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,该物种消灭鼠害的积极贡献远远大于其毛皮价值。

  近100年,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,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。中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,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。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,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,甚至引起新的瘟疫,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。?

相关推荐

标签: 动物 保护 毛皮 主要 
Copyright ©2020-2023 东旭问答 | 网站备案号:蜀ICP备2022018493号-9 | 网站地图

声明: 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,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。